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列研究
美国退休民众出現缺錢窘境的见证
发布人:heiyu发布时间:2014/7/10 13:41:00

美國員工福利研究中心的調查統計顯示,很多美國人在退休之後10年到20年之間,就開始面臨錢不夠用的問題,甚至連原本屬於高薪階級者也不例外。
这項統計顯示,年收入在11,700美元以内,也就是在收入排行榜上倒數25%的美國民眾當中,有41%的民眾退休10年就會出現缺錢的窘境,高達 57%則是退休20年之後錢就不夠用。
相對的,收入排行榜前25%的高薪階級,也就是年收入在72,000美元以上者,也有5%的人退休10 年就缺錢,13%退休20年錢不够用。

"退休金很難存?!"的迷思
30.4%的人認為,自己這輩子存不到退休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多半有以下原因:
1. 
數字迷思:退休金至少要準備1,000萬到3,000,道樣的數字難度太高!
2. 
投資迷思:都有在作準備,但基金、股票買甚麼都賠了!
3. 
時間迷思:年輕時沒錢,成家後開銷太高、中年後已來不及就要退休!
4. 
船到橋頭的迷思:到時自然就會解決也不用花時間去規劃!
但事實上,退休金準備是應該依自己的經濟能力與需求,來設定目標,再加上系統化的理財與規劃,随時間的積累而達成的準備!另外更應該設定階段性的目標而非以一次性的提撥來達成!

"過度依賴政府的退休金"的迷思
全世界在人口漸老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後,都定有政府、企業等基本退休金制度及提撥:

香港
香港政府強調以3根支柱,作為退休保障制度:
#
社會保障制度;
#
強積金和;
#
個人自願儲蓄。

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起實施,不論雇員或自雇人士,凡年滿18歲至未滿65歲,雇員每月須將月入的5%作為供款,而雇主承擔另外的5% 。參與人數共有245萬,占就業人口逾7成,總資產逾4000億港元。

台灣
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分為三層:
#
政府退休金;
#
企業退休金及;
#
個人儲蓄。

而政府退休金有三大基金,總資產金額超過一兆,同時企業退休金分為勞工、公敎人員及私校人員等,規模也相當龐大!
但在管理績效而言,卻高達兆元以上的潛藏黑洞,根據商業週刊的報導指出,台灣退休金管理及投資績效,依照台湾政府在2010年底的估算,政府退休金如軍公教退休金、勞保等造成的潛藏債務有13.1兆餘元。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在1991年,上海市借鑑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建立退休保障計劃書。1992年起,北京、天津等地相繼建立公積金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及住房公積金,由僱員和雇主共同承擔。按照中國新的三級制養老保險體系將使養老基金於2030年時超過1.8萬億美元。
三級制第一級為強制性供款。
雇主按員工實際工资13% (日後提高至16%)繳納,上限為省級平均工資的300%,下限為60%。退休後職工可享有省級平均工资的20%
第二級為個人帳戶管理養老金。
由雇主按工資額7% (將來下調至3%)繳納,雇员則繳納4%,每年上調1%,2005年前達8%,一共達工資額的11%
退休後職工按月獲發個人養老金帳戶中的累積金額。
第三級為自願性,發揮補貼作用,目的是以抵扣稅款方式鼓勵雇主雇員雙方按工資額5%繳納。職工退休後每月以年金方式發放。
但是依照國務院體改辦最新測算,目前中國的隱性養老金債務逾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8,500億美元,
占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 80%以上。
中銀國際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31個省份中,有1/3面臨養老金支付困難。近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為10% ,估計到2030年,比重將增至22%

可見得退休金要依賴政府的金源,可替代及可請領的將十分有限!

"低估退休後的花費"的迷思
許多人連目前每月收支都不淸楚,更遑論退休後的花費。人們往往低估退休後的支出,包括生活雜貨、工具及醫療费用皆是容易忽略的費用。尤其是醫療费用將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故建議於年輕時,趁著健康狀態良好,依自己對醫療品質的需求及預算,規劃購買相關的醫療保險,如終身型或定期型醫療險等,以分擔未來的醫療支出。

"投資就是退休金理財"的迷思
“投資指的是金錢的活動;理財談的是財富的管理!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金錢有較好的報酬率,使原本的財富得以增加。理財的目的是為了使賺取的錢財,得以對抗通貨澎脹,並更能進一步的達成擁有財富的願望。
投资只是理財的其中一個環節,也只是追求報酬率的過程,它是一種選項但不是理財。
2008
年到2009年的金融海嘯,大大改變了長期投資的態勢。聽來或許會讓人感到驚奇與不解,然而殘酷的金融定律,卻為那些對投資自有主張的人,創造出可觀的進場機會。過去叱吒風雲的大企業,不論投資於股票及債券都遭到重創,唯有那些勇敢、堅持原則、現金充裕的投资者,才會享有豐碩的報酬。

如果明天就是您退休的第一天,您期待的退休金是
A. 
銀行存款有3,000!
B. 
己經找到回報20%的投資工具!
C. 
每個月可以固定50,000元存入帳戶,不管利率、股市、樓市、經濟景氣或下跌!
請問您的安全退休金是哪一個選項呢?
人類的壽命不断延長,80歲乃至90歲的年齡都已經不再罕見,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積蓄足夠使晚年生活衣食無憂,自然也就成了退休人士和儲蓄者關心的問題。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考量的就是自己能夠賺多少錢的問題;而退休生活則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確定是自己能夠花多少錢?”
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規劃,以確定自己究竟進行怎樣程度的提款才算不上竭澤而漁,才不會賠了報酬又損了本金。
過去這些年,不論是專家、金融機構或政府都在倡導退休儲蓄或退休金提撥,也因為有提撥,所以更需要的是退休金投资配置,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追求在退休時您的存款或您的財產總額可以達到千萬或更多的目標,但到底總額夠不夠,實際上真正關鍵是您在退休時的提款率,也就是退休時每月要提領到賬戶成為生活費的金額,因為提款率越高,相對的存款也要提高,不然人還沒老死,退休金就先陣亡,豈不令人乞討餘生!
同時因為退休時多半時間都在花錢",已經不是 ” ’所以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就會讓提款率進入浮動狀態,那就更難規劃退休時本金及財產總值應該多少才足夠的確實數字!
但為什麼會造成提款率浮動?”大部份的原因就是本金並沒有控管的機制,比如說放在銀行的存款,因您看到的是一大筆的數目,且可以自由動用,故當要用錢時,就會給自己很多的理由:
#
待景氣好時再多投資一些賺回來?
#
我可能也不會活那麼長?
#
只是多提1〜3%,影響有限?
這些種種的自我說服,就會讓退休金陷入潛在的危機中!
但是如果有一個理財的帳戶,它的功能就只有一個,當您退休時固定給您一筆錢,同時您也不用再進行任何的投资或理財配置,因為在您開始領錢時,不管經濟環景好壞、利率高低、股價跌漲,您的退休金額都不會受影響,也不會減少,這樣的理財帳戶就是將您的提款率鎖住,讓您提的錢可以用一辈子,且源源不絕!這就是年金理財規劃的選擇!

"三桶金"您的退休提款机
退休金理財就如同建置一台退休提款機,當我們在進行退休金準備時,就是在提款機中盡可能的把將要用到的現金放滿,或是建立一個機制令它自動定期補充提款機的現鈔,其中到底有哪些錢要準備?
就是我們退休理財的三桶金:
第一桶--乐活金
不用管理、不用投資、不管利息、不視景气,均源源不絕!
第二桶--长寿金
健康管理、醫療照護、常年無慮、醫材便利,長壽儲金!
第三桶--奢華金
環遊世界、美食美酒、莊園豪宅、宴會酒席,享受人生!



退休的第一桶金--"樂活金"
不用管理、不用投資、不管利息、不視景氣,源源不絕!
"樂活金"也就是生活费,退休後是我們開始花錢的人生,賺錢已經不是退休後的主要,最起碼的規劃就是退休生活費的源源不絕;大部份的專家、退休相關機構、世界銀行等都建議:
退休生活金至少要取代退休前收入的70%,這也就是俗稱的"所得替代率"。
所以第一步最基本的
規劃就是要朝這個目標來安排!
且在退休時,這筆錢一定要是自動流出,自動存人,不可以是不固定或仍要操作的理財規劃配置,而這部份的錢可以從三方而來:
政府福利+企業退休金+個人儲蓄。
退休的第二桶金--"长寿金"
健康管理、醫療照護、常年無慮、醫材便利,長壽儲金!
"長壽金"也就是醫療費。根據統計,一般人年老後被照護的那段時間,會花去人生中醫療總费用的85%。健康是一種资本財,年齡的增加意味著健康资本折舊率的提高,使消费者必須增加投资來補充健康資本存量的不足,因此消费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會隨著健康資本折舊率(年齡)的提高而增加。若從年齡界別的平均醫療支出也可看出,老年人口為醫療资源耗用高的族群;約為青壯年之3-5倍!
根據台灣機構的統計,老年醫療费用是各年齡層之冠,65歲以上的醫療费用是4049歲族群的6倍;
更是3039歲族群醫療費用的10倍,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支出更是佔台湾健康保險費的29.1%
在國內,根據山東省的調查顯示醫療保障面臨嚴峻挑戰,老年人診療费用增長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醫療保險繳費人口相對減少,享用人口不斷增多,保費支出不斷增加,實現老有所醫困難更大。
根據調查,2008年全省老年人口人均醫療費支出為1805.18元,按此標準推算,2020年山東省60歲及
以上老年人口醫療費支出總額將達398.66億元。老年人所需的醫療、護理和服務,不僅使家庭和社會
的負擔加重,同時也對山東省醫療资源提出挑戰,對醫療設施、人員和衛生費用的需求急劇增加。
所以退休後的醫療支出絕對是一筆開支,但在醫療金準備的同時,可能要考慮到幾方面的規劃:
1
)預防保健支出。
2
)就醫支出(門診、住院、手術等):一般來說這部份的規劃可借重醫療保險的規劃,但也要注意醫療保險的承保年齡與給付項目。
3
)長期看護支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曾於2006年對會員國進行醫療與長期照護之財務負擔推估,發現在人口老化下,預估各會员國政府在醫療與長期照護之支出占GDP的比率,將從2005年的6.7%提升至2050年的12.8%,成長幅度相當大。
我國雖無對應推計,但在人口快速老化下,未來醫療與照護成本亦將大幅增加。由於長期看護分為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及機構照顧,費用及保險配套理賠或給付亦有不同,在進行理財及相關規劃準備也要一併考慮。
退休的第三桶金--"奢華金"

環遊世界、美食美酒、莊園豪宅、宴會酒席,享受人生!
"奢華金"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花費,包括旅遊、打高爾夫球、社交支出等,這些費用的支出,可就個人理財情形進行調整,股市好、投資賺錢就奢華一點,但投資市場不佳,租金收入不定,也可以簡單豐富,對於退休後有沒有準備或放置哪樣的工具都可以依個人想法及理财經驗準備及調整!

退休金的理財規劃不分有錢人或一般人都要及早開始
有錢人認為退休理財是一般人的需要,因為我的資產高,這句話說對一半!
大部份的高資產族群在財產總值上的確比一般家庭或個人高出許多,但也要進行資產的配置檢視,因為有源源不絕的現金與有財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產生現金流是需要體力與能力的共同承擔所產生的結果,但退休後最大的考驗也就是體力與能力的下降,讓理財規劃與投資操作漸漸式微,在基金界有一種特殊的基金為生命週期基金,這是一種可以按照投資者各個生命階段的風險收益特徵,自動調整資產配置比例的基金品種。它早期主要投資於權益類證券,類似於股票型基金,風險收益水平較高;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投資於權益類證券的比例不斷減少;投資於固定收益類證券的比例不斷增加,風險收益水準逐步降低;目標日期以後,最終演變為低風險收益水平的偏債型基金,甚至貨幣市場基金,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收入,所以對高資產族群而言,中年以前可以股票、房地產高於現金,但在人生下半場的配置要有系統性的現金流發生,且不需要理財與操作,這才是明智的安排!

愛因斯坦的智慧――時間與複利的案例

案例1
年齡:25
每月投資金額:10,000
65
歲積累投資額:480
年報酬率:4%
65
歲投資回報:1186

案例2
年齡:50
每月投資金額:20,000
65
歲積累投資額:360
年報酬率:12
65
歲投資回報:1009

由上面兩個案例可知,同樣要達到千萬退休金,從25歲開始每年存放在4%報酬的工具中,到65歲退休時,已累積三倍存款的退休金達千萬,但同樣的數字,當您50歲的時候才開始提撥,不但本金要兩倍,還要存放在12%報酬的工具中,才有機會達到千萬存款,而12%的年度報酬相對比4%的工具難度更大,風險也更高,最重要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世界金融變化中,更是難上加難呀!所以提早開始、系統化的存錢,就是為退休金提款機中的現金準備第一步的規劃!
養老,定期定額比子女可靠?!

自從與朋友分享理財心得以來,大部份父母常詢問的問題是:
什麼基金適合做教育基金?
我會回問:
已有先存自己的退休金了嗎?
家庭中賺取收入的父母,應該被視為家中的頂樑柱,但這群人愛自己的似乎不夠多,反而希望下一代從出生開始就有完整的保障。正如保险一樣,也許有人覺得,年紀愈小保费愈小,且20年後滿期金,正可做孩子成年贺禮或補助大學教育基金。殊不知萬一大柱子倒了,小柱子還能撐多久呢?
在香港一般上班族或許還可以領到公司退休金和強積金或其他自行準備的退休給付,如:儲蓄型保險、投資型保險、定存等,但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夠用嗎?
到底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用呢?
有人說幾千萬該足矣,其中至少包括「千萬」要有錢、「千萬」別生病;不然拿"兩億"吧!但別只是「失憶」和「回憶」。
其實退休不難,但要準備充裕的退休生活费用就有點困難。離退休還有一段日子的新手父母們,在存子女教育基金前,先考慮自己退休吧!對待下一代子女,留財之餘更要留才和留材;好的品行和謀生之道比金錢更有用,要不然,以為養兒防老卻變成養兒「妨」老或養老防兒時,才知為時已晚啊!
至於為退休金做準備時,應如可考慮投入方向?
定期定額一定要的,好處是可以分批進場,攤平投资成本與風險。如果不想太傷腦筋的話,就選擇國內一般型股票基金或指數型基金,再不然也可以考慮全球新興市場型或全球资源型股票基金,當然這幾類基金風險及波動性都是稍大的類型。隨時買、小心賣、適時停止,才有可能儘早達到提早退休的目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11-2020

周善泉个人网站

協會聯絡地址: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30-132號大生銀行大廈704

电话:香港(852)6889 2898  深圳(86) 138 2353 9998 傳真:(852)3713 8002

技术支持:黑羽网络